刘墉曾说:“许多爸爸在孩子的图画里没有手,为什么?因为在孩子的记忆里,爸爸像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因为爸爸们要忙于工作,难免会缺席孩子的一些成长。那怎么办呢?其实,爸爸不一定要花很多时间陪孩子,但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发挥爸爸的作用,成为孩子强大的依靠和力量的源泉。因为对于男孩来说,爸爸是英雄,可以给他自信、勇气、责任、榜样。而对于女孩来说,爸爸是陪伴,可以给她力量、安全、方向、底气。所以,想...
一位妈妈带着女儿来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她发现女儿写作业时经常心不在焉,一个小时也写不完一页,还总是错漏百出。女儿桌子上摊开着书本,但经常在那儿发呆,短短几行字,能瞅到地老天荒。她骂过女儿、吼过女儿,也尝试着跟女儿沟通,可是都无济于事。筋疲力尽之后,她带着女儿来咨询:“这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咨询师没有回答,而是要求和女儿单独谈一谈。细问之下才知道,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女孩从小被送到爷爷奶奶身...
看到一则男孩生病的新闻,让人心疼。男孩从一年前开始,常常会无意识地做出一些动作,比如眨眼、清嗓、耸肩等。开始的时候,父母对这些小动作不以为意,直到最近带孩子去看医生,才被诊断为“抽动症”。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发病时会不自主的肌肉抽动,严重时,口中会不自主地溢出咒骂声。而导致男孩患病的原因也让人吃惊不已。医生分析,孩子生病是因为父母经常地训斥以及对孩子的过高的期待,导致压力太大而引发的。...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的情绪就像是流动的水,源头就是他的内心,如果在水前设置了障碍,水要么绕过障碍,改变流动的方向,要么只好回流到源头,这也意味着孩子将情绪加诸自身,伤害自己。”一个孩子的情绪流向何处,显得尤为重要,而面对孩子,父母能提供的情绪价值,更是一段亲子关系中最宝贵的财富。亲子关系中,情绪价值抵千金网上看到一位妈妈分享自己和儿子相处的日常,每件小事中,不难发现,于...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无助的父母,面临自己养大的孩子却突然地发现陌生与可怕,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凶狠,父母发现对爱子失控时,爱已过,恨不行,说不听,骂无用……当他(她)们无奈地说起孩子的问题时,有时候往往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句:“为时已晚”......为什么?因为他们错过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时点。1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方式经常从新闻渠道听到或看到种种令父母心碎痛...
NO.1韧性的本质是创伤性成长力心理韧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简称韧性,也被称为抗逆力、抗挫力、复原力等。现代人常说要反脆弱,不要玻璃心,抑或内心强大,其实就是指一个人具有强大的心理韧性。心理韧性就像弹簧一样,即便遇到外界压力和压迫,也会弹回原来的位置,因此韧性也被称为是「回弹力」。但积极心理学认为,仅仅以「回弹力」恢复原状的能力,并不能表达韧性的核心本质。心...
很多人表示自己小时候也很害怕生病,因为家里穷,所以哪怕身体不舒服,也不敢轻易告诉父母。父母哭穷,本意可能是想让孩子知道钱来得不易,培养孩子节俭意识。可是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只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自卑、无助和匮乏感,让孩子永远陷入心穷的苦循环。长期在哭穷式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呢?1.深入骨髓的自卑感被哭穷式教育养大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很难像同龄人一般,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很难毫无顾忌...
家庭教育对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人格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共识。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究其实质,相当一部分与家庭教育有关。目前家长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心理。1攀比心理把孩子的学习看作是生命中的唯一。家长习惯于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动辄批评、指责孩子,家长的这种不正常心理往往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忌妒心理,并会渐渐地丧失自信心。2补偿心理...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处在同一条平行线上的人,为什么后来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呢?其实,80%的父母都是在“要求”孩子,却没有去“发现”孩子。有些孩子的行为背后藏着巨大的“语言”,父母却没有发现。优秀的孩子是有迹可循的,“差”的孩子也是有原因的。重要的是父母要有一双能“发现”孩子的眼睛。尤其是孩子身上的这5个字,如果父母发现不了,很容易将孩子养废。80%差劲的孩子,都很“懒”在抖音上看到一条新闻。一...
之前看到一个视频,董宇辉说每当自己回家,妈妈都会对他说:“儿啊,我只想让你成为一个快乐的‘傻子’。”当时董宇辉听到这个答案,心中全是芥蒂,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要去做一个快乐的“傻子”?看他满心疑惑,妈妈只说了句:“你别失眠,好好吃饭,颈椎不疼。妈就想让你成为一个快乐的‘傻子’。”直到多年后再回忆,他才真正读懂了妈妈当年对他深沉的爱。相比世俗定义中的成功,在妈妈的眼里,他能健康、快乐,活得轻松自在...
前几天,朋友跟我分享了这样一件事。他邻居一个男孩今年参加高考,结果没考好,出分当天整个小区都听到他父母在楼下怒吼:“我们花了这么多钱,你就考成这样?你对得起我们吗?真是太让人失望了!”男孩无言以对,随后传来一阵阵抽泣声。听说这对夫妻开了一家棋牌社,每天几乎都泡在店里,也不怎么管孩子,但是对孩子的成绩要求却特别高。每次考试只要没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对着男孩,就是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骂。当天晚上,这...
偶然间,看到曾仕强教授分享的一个观点,颇有新意。他说: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夫妻聊天,而不是直接教他。小时候的曾仕强经常调皮、闯祸,但父母很少直截了当地去教育他,也不会抱怨他这里不好那里不对,每次闯祸都是父母在那里闲聊、“扯来扯去”,全然不提他的过错。幼时的他对父母的一系列操作经常是一脸懵,后来当了专家,学了很多教育知识,他才恍然大悟,原来父母早已通晓了教育的精髓。在他看来,“偷听”大人讲...
不要随便表扬孩子”“正确表扬孩子的四个方法”“表扬与鼓励的区别”……做了父母之后,类似的育儿文章纷纷迎面砸来,看多了总会产生一种“好家长就是会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家长”的误解。现实中,掌握了很多表扬技巧的爸妈们,在面对孩子犯错时却不知如何处理。不少家长在“第一阅读”的后台留言,表达出类似困惑,尤其是看到那些因为批评不得当导致家庭惨剧的各种耸人听闻的新闻后,家长对批评本身产生疑虑。其实家长的疑虑是...
还记得上学时,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同学吗?除了个头太高,使他们坐在最后一排的原因往往是——他们是“差生”。他们常常摆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那又怎样?反正我就这样了”,听起来,是不是和现在的“丧文化”有些相似?年纪还小的时候,“悲观消极”尚看不出太大的问题,甚至还显得自己很有态度、与众不同。但如果悲观消极的思维根植在孩子心里,问题就不再简单了。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每每遇到困难和挫折,脑子里的念头...
深夜,闺蜜在朋友圈发文吐槽:“青春期的孩子,真的是太可怕了!”原来,当天晚上,闺蜜听到儿子的卧室传来了游戏声,便推门而入,发现儿子作业没有写完,反而在那打游戏。她便气不打一处来,训斥了儿子几句。结果,儿子却突然发飙,当场把桌子上的水果、作业摔了一地,嘴里愤怒地说着:“谁让你进来的?”接着推搡她出门,砰地把门关上了。闺蜜真是又气又伤心。青春期的孩子,总是特别敏感难搞。听过一句话:“如果父母和孩...
撒贝宁曾在《开讲啦》谈到自己的成就时,动情地说:“人生的路虽长,但关键的只有那么几步,如果不是父亲的及时引导和陪伴,我的发展不会这么顺利”。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曾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态度,更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走向和高度。”日常生活中,父亲对孩子的爱,可能不如母亲的爱那么细致入微,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并...
父母只有读懂孩子的心理密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性,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孩子的心理会随着成长而变化但无论如何,请务必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成人的关心和爱让孩子知道,面临挑战时你会在他身边虎妈梳理了孩子们各个时期会呈现出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与孩子沟通小学一年级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
如何应对“拖延”?● 家长篇 ●前言/QIANYAN “拖延”是亲子矛盾的常见导火索—— 为什么催来催去,孩子就是不动? 为什么苦口婆心的劝说反而让孩子更加抵触? 有些父母为此十分泄气,内心着急,却怎么也使不上劲。想要使上劲,我们需要对症下药,而对症下药的前提是了解“拖延”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拖延”与家庭教育 “拖延”的本质是一种回避。之所以会回避,是因为面临的...
心灵之窗用心守护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心理危机的干预和识别是很重要的一环,我们要怎么做呢?孩子心理危机的干预和识别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 明确家长是孩子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理解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留意孩子释放的寻求关注的信号- 察觉到信号后,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简单来说就是:知责任、懂孩子、识信号、懂处理我们为此时此刻有些忙碌的家长朋友准备了“太长不看”思维...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承载着父母全部的爱和希望,他们一方面生活在父母为自己提供的爱的暖阳里,另一方面,也被高期望、零沟通、强制性等种种压力裹挟着,从角色上来讲,孩子相对于父母来说是被动接受的一方,面对父母“都是为你好”的爱,孩子必须无条件接受。 父母要求孩子每次都要取得好成绩,会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在高考阶段。孩子为了学习、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往往牺牲了很多玩耍的时间,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