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新闻,心里百感交集。青岛一位16岁女孩,通过交友软件认识一名男网友。交流还不到一周的时间,男网友便邀请她一起去常州玩,她想都没想,甚至连对方具体是谁也不知道,便决定赴约。父母听说之后坚决反对。无奈女孩心意已决,直接拉黑父母,趁着夜色一个人悄悄出发。当民警接到报案情况找到她时,她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说话爱答不理,语气冰冷。看到她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实在无法想象:一个即将成...
今年,一张网传的西安中考蘑菇云成绩单,直接引起全国关注!用两个字形容你的感受——震惊!除此之外,就是惨烈!大家都知道,一个正态的成绩分布图应该是纺锤形,两头小中间大。一场考试,高分和低分人数少,中间人数最多,这才正常。但,当大多数的学生成绩都集中在顶部,彼此之间的差距非常小,成绩较差的人数非常少,就会形成一个头大根细的蘑菇云走势。蘑菇云状的成绩分布图暴露了什么问题?大家都在往头部挤!高分段人...
山东的一位老师,最近收获了一波点赞, 这一切源于他发出的一条短视频。 这位小学老师,他的班上有个男孩, 一提到学习就开始泪眼汪汪的,整个人也邋里邋遢的,经常把课桌弄得脏兮兮,班上的同学不喜欢他。 换做别的老师可能也就放任他去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博主。 对于男孩的行为,他没有放弃,而是有意识地给孩子各种表现自己优点的机会。 比如男孩课桌经常被他画得乱七八糟,博...
亲爱的儿子:在距离开学还有一周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去看了最近爆火的电影《孤注一掷》。妈妈原以为这是一部反映诈骗、让人提高警惕成年人科普宣传影片,可一幕幕情节在脑海中重现时,我才发觉这也是一部教育子女的警示片。我和爸爸庆幸带你观看了影片,在你马上要升入初三的年纪,让你提前了解一些关于交友、择业、欲望和生命的真相。观看影片三天后,妈妈还是心有余悸,决定写一封信给你,希望它能给你的人生带来助力。关...
最近看到知乎上的一篇帖子问“孩子为什么会离奇抑郁”,一个高赞的回复说:抑郁从来不会像一座大山一样,忽然从天而降。他的母亲总是说:你应该怎么做;谁谁谁是怎么做的;你怎么就做不好……而这些话会把一个人从里到外摧毁。哪怕孩子已经做的很好了,得到的回答依然是“还不够”、“你不行”,就好像每说一次,孩子就可以做的更好一些。相比成年人,孩子本就少了几十年的经历和经验去面对这样的打击和贬低,也许那个嘴狠的...
曾经玩过这样一个游戏:在纸上写下你认为对你最重要的十个人的名字,然后依次画掉你认为不那么重要的人的名字,最后只留下一个人的姓名。这个有点催泪的游戏,虽然只是一个虚构的场景,但它的确提醒了我们生命中那些值得珍爱的重要的人。除了亲人,每个人的名单上都一定会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密的人——朋友。孩子的友情,似乎总是飘忽而脆弱。而在疫情不停反复的这几年,不知什么时候就突降的线上教学使孩子们少了共同生活...
前阵子爆红的“二舅”不经意中让“精神内耗”成了热词。一时间,从官媒到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再到普通读者,都发表着自己对“二舅”的看法,各种观点间的争议沸沸扬扬。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这个视频,而是“精神内耗”。这个看似唬人的词,其实离我们并不远。而我们的孩子们,或许也在经历这些。精神内耗,耗的是什么?所谓“精神内耗”(Mental internal friction),在心理学中指向一种心理内部...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可不是吗?我们父母那一辈,墙上粉刷的标语、手写的黑板报和告示栏是重要的信息来源;我们小时候接触到的信息,大多来自书籍、报纸、广播、电视等;而现在的孩子一天接收的信息量,或许就超过了祖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总和。这让我们一方面惊叹于孩子们的聪明,另一方面又害怕他们迷失在这场纷繁的信息轰炸中。随着自媒体数量的激增、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信息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垃圾信...
我家的八岁小男孩,开始有好胜心了前段时间,图图竞选天文社的副团长。因为平常图图就表现出对航天航空、天文知识极大的兴趣,所以参加社团是意料之中。但竞选副团长这个事情,确实是我推动了一把。因为有一天他回家和我很含蓄地说有个竞选,但他不知道自己行不行。自己的孩子我了解,他一定是很在意,想竞选但担心自己会输,会失败,不知道要不要尝试。当“好胜心”遇到了“自尊心”,该怎么办?原来,小家伙天不怕地不怕,...
“社会实践”我们很熟悉,但“社会生存能力”的说法我们多少有点陌生:衣食无忧的孩子,为什么要培养生存能力?其实,早在1993年,《如何陪孩子终身成长》的作者高滨正伸在创建花丸学习会时,提出的教育方针就是培养有生存能力的人。很多孩子也许听话,也许懂得足够多的应试技巧,能顺利考上大学,但未必在走上社会后有足够的能力养活自己。担忧孩子的生存能力,并不是杞人忧天,没有人是在走出校园的那一刻开始从零培养...
最近,被心理咨询师常军老师的一番话戳中了。他说,女儿14岁时,什么都不愿意跟他交流。女儿每天把门关的死死的,门上还贴了一幅带有“易燃易爆、闲人免进”字样的画。看到这一幕,常军老师却在心里给自己说“哈哈”。起初有些不理解:孩子都不愿交流了,为什么还要跟自己说哈哈!细品才明白:这个“哈哈”不是说给孩子听,而是说给自己听。英国科学家曾研究证实:14岁的孩子,更热衷于刺激的危险的行为,最容易出现打架...
几天前,我偶遇了一位多年不见的初中同学L。彼此分享了各自的求学经历后,感慨良多。她来自西北边陲小镇,从小家境不好。作为家中老大,她自觉承担起家中各种家务。奈何父母思想守旧,不愿送她读太多书。“女娃嘛,长大后能留在父母身边,找个同村人结婚就行。”可她却非常要强,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而且一心想着飞出大山,改变人生。在班主任的多次家访下,父母也逐渐同意让她继续求学。就这样,她一边默默地抽出时间帮父母...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是父母们经常告诉孩子的道理。但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各种例外打脸:几乎每个班里都有一些孩子明明很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而有的孩子看起来好像总在玩,成绩却遥遥领先!难道天分真的比努力重要?当然不是!当发现孩子十分努力,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好像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时,家长就要警惕了:孩子是不是在“无效努力”?有多少努力,可能是无效的?你一定见过这样的情况:同事或者亲戚朋友在同...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拿一分,干掉千人!”“下次努力,争取超过他!”“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得了多少颗星星了?排第几了?””熟悉吗?窒息吗?没错,这可能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话。在孩子的世界里,同学天然就是“朋友”“同伴”,但如果和成绩及表现挂钩,恐怕就变味了。原本可以如“家庭”一般的集体,成了“赛场”,那些出于好意的激励措施,比如积分,也成了一个赛资。在学习上,引入“竞争”机...
最近网上有一个小讨论,据统计我国出生人口跌破800万,今年考编人数甚至都已经大于新生儿出生人数了,网友打趣评论道:以后出生的孩子有福了,直接实现1v1小班教学。从前的教育资源缺乏,填鸭应试教学似乎是最公平的让每个孩子享受到教育的手段,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再是单方面的,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与思考什么才是好的教育。而越是年幼的孩子,越需要以更好的教育方式打好基础。好的教育,...
在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中,与追求优越同步出现的是“自卑”。这两个字听起来有些令人望而生畏:谁都希望孩子是自信而不是自卑的,但其实正是自卑,才会驱使我们变得更好。当然,自卑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会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在成长过程中,让孩子避免产生自卑情结。自卑不可怕需要警惕的是自卑情结优越感和自卑感,这两者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同时存在。我们之所以努力追求就是因为感到...
10种管理日常压力的方法生活有时会充满压力。虽然我们作为学生,还未正式踏入社会,但也会感受到压力的存在。学习、社交、亲子关系、身体疾病或外貌身形……有时候造成压力的不仅仅是大事,日常生活中的麻烦和需求也会带来压力。当感受到压力时,身体会产生荷尔蒙来提供额外的能量、注意力和力量,我们称之为“战斗—逃跑反应”。有时,有压力可能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帮助我们表现更出色或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任务;提醒我们需...
积极情绪的力量同学们,请拿出一张白纸,列出你体验过的所有情绪。你会写什么?你很可能会列出快乐、悲伤、兴奋、愤怒、害怕、感激、骄傲、困惑、压力、放松、惊讶等。现在把你的情绪分为两类——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感受积极和消极情绪是人的自然组成部分。我们可能会用“消极”这个词来形容更困难的情绪,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情绪是糟糕的。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可能更愿意感受积极的情绪,而非感受消极的情绪。你可能更喜欢...
如何管理你的情绪反应“现在是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节课,距离和朋友计划的周末之旅还剩4小时。你非常期待这个周末与朋友的旅行,为了这次旅行,你策划了一个多月,而且最近两个星期你都在加倍努力学习,做家务也很积极。可就在这时,老师宣布周一要考试。”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你可能会感到烦躁,甚至是彻头彻尾的愤怒。你也可能会感到失望,或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感到压力。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化,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做什么...
青少年心理小药箱了解自己感受的五种方法emotional awareness同学们,在打开药箱之前,请稍作停顿。先闭上眼睛,做几次缓慢的深呼吸。然后问问自己,现在感觉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描述你的感受。///// 注意脑海中出现的描述感受的词语。有一种或是一些感受很明显吗?或者是否同时出现相反的感觉,例如兴奋和紧张。不用担心,这都是很正常的。仅仅去注意你此刻的情绪,而不要对情绪或感受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