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拖延”(家长篇)

发表时间:2023-05-09 15:57


图片
图片

如何应对“拖延”?

● 家长篇 ●

图片
图片

前言/QIANYAN

    “拖延”是亲子矛盾的常见导火索——

    为什么催来催去,孩子就是不动?

    为什么苦口婆心的劝说反而让孩子更加抵触?

    有些父母为此十分泄气,内心着急,却怎么也使不上劲。想要使上劲,我们需要对症下药,而对症下药的前提是了解“拖延”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图片
图片

“拖延”与家庭教育


图片

    “拖延”的本质是一种回避。之所以会回避,是因为面临的任务唤醒了我们十分糟糕的体验与回忆——而这往往源于过往完成任务后接收到的负性反馈。

01

“过高期待”

图片
    在学习上有拖延的孩子,时常都有一个期待值特别高的家庭。因为期待高,父母对孩子要求必然严格,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接收到的信息常是“你做得不够好”、“你没达到要求”。这些负性反馈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当中并体验到强烈的挫败感。当负面体验与学习任务形成了条件反射,孩子自然不愿意面对学习任务。
图片

严苛的氛围

图片
图片

02

“不允许失败”

图片
    与此同时,家庭中“不允许失败”的隐性要求同样是负性反馈的一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多聪明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难免会遭受失败。面对失败,如果家长的态度是包容与接纳,把关注点放在问题本身,孩子也能以更平和的心态正面自己的不足。反之,如果家长总是夸大失败的后果,比如把某次考试的失利延伸到对孩子个人价值的整体否认,孩子就会进一步惧怕失败,最后干脆回避学习,回避竞争,从而回避失败带来批评和挫败感。


图片
图片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拖延”?


    在了解拖延与家庭教育关系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拖延其实是孩子自行建立的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虽然不成熟,却是小小的心灵在面对痛苦时竭力尝试的自我保护。作为家长,在未能帮孩子建立更良好的应对方式前,切记责备孩子,剥夺孩子通过“拖延”进行的自我保护。对于孩子而言,这些指责不但残忍,也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图片
图片

具体方法

图片

01

与孩子能力匹配的期待

    首先,我们需要调整自身期待,使之与孩子的真实能力相匹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的美好愿望,但如果因此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水平,揠苗助长,把过高的期待放到孩子身上,反而会让孩子感觉十分吃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难以体验到正反馈。

02

允许失败与表达

    其次,我们需要在家庭中营造允许失败的氛围。有家长曾向我表达十分“厌恶”孩子在遭受失败时表达负面情绪,实质上,这种“厌恶”源于我们无法帮助孩子时深深的无力感,正是因为无力的体验十分难受,才会让我们想要通过“厌恶”把感受推开。而孩子的表达之所以会让我们感到无力,是因为他也正处于面对失败时深深的无力当中,感受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给了我们。比起把感受推开,和孩子一起否认感受,拒绝承认失败,允许表达更为有力。须知道,一个家庭只有能够承载失败带来的负面感受,才有机会化解这些感受。而又正是因为家庭内部能够允许失败的存在,家庭成员才能更好地面对真实的自己,接纳自身的不足,继续成长。所以,当孩子遭遇失败,表达负面感受时,我们不必立即让孩子“积极起来”。倾听,陪着孩子体验这些负面感受,本身就能帮助逐渐孩子化解情绪,直面自身,不再逃避拖延。此外,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以自身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失败并不会意味着“完蛋”,也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消除关于失败的可怕想象。

03

提供正向反馈

    再者,当孩子深陷拖延当中时,家长有必要更主动地帮助孩子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正向反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多与自己比较,同时肯定孩子的具体的进步,比如学懂了某个知识点,掌握了某个技能等等,这些都能帮助孩子跳出自我否定的漩涡,减少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