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池•名师工作室】时光冉冉今又重阳•岁月无痕常伴左右——重阳节专刊发表时间:2023-10-25 10:02 中国传统节日 ![]() ![]()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 / 阳 / 思 / 故 节日溯源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重 / 阳 / 思 / 故 历史演变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重阳节”之名称记载,始见于三国时代;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明清,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风俗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近现代,20世纪80年代起, 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要主题之一。 重 / 阳 / 思 / 故 民间习俗 ![]() ![]() ![]() ![]() Part 2.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登高望远 又称“登高节” 步步高升 驱邪避灾 ![]() 赏菊 又称“菊花节” 福寿安康 ![]() 佩插茱萸 古人认为可以 避难消灾 ![]() 享宴祈寿 长长久久 长寿安康 ![]() 吃重阳糕 百事俱高 ![]() 祭祖 追本溯源 不忘本分 ![]() 喝菊花酒 强身健体 求长寿 ![]() 重 / 阳 / 思 / 故 关爱老人 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可以为老年人带来许多心理健康上的益处。 老年人通常更关注感情的表达和传递,而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情感表达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亲密关系,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理解。 首先,尊重和关怀是情感表达的核心。向老年人表达敬意和关心是重阳节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可以通过陪伴、帮助或者简单的一句问候,传递给他们内心的温暖和依靠感。重阳节提醒着我们,在繁忙的日常中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并以实际行动来体现我们的关怀。 其次,情感表达需要真诚和直接。老年人渴望真诚的情感表达,因为它们能够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关注和爱。与老年人面对面交流、用真诚的目光和语言表达我们的祝福和感激,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在重阳节,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个原则,与老年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最后,情感表达也可以通过行为来体现。我们可以为老年人准备一顿丰盛的餐食,或者陪伴他们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展示对他们的照顾和支持。 ![]() 登高望远沐春风,且看人间亲情重 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笑口常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