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与父母的理想不一致时发表时间:2023-04-21 15:34 其实,青少年和家长之间的隔阂,不单只表现在生活方式等细节方面,对于青少年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之路,和父母的隔阂也不少呢。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使得父母们更增加了对子女的教育的高期望,同时也多了几份急功近利的浮躁。 ![]() 我的梦想不对吗? 小刚是个足球爱好者,3岁就喜欢踢球。上小学后,他所在学校是足球特长校,他一直参加学校足球训练。在学校足球队踢球,他是主力队员。上初中,就凭足球特长,他进了重点中学。他说他想成为中国的马拉多纳,他父母不信,而且还跟体育老师说,不让他踢球了。爸爸把他的足球给没收了,他就跟父母吵了起来,最近连续吵了很长时间,小刚很痛苦。 和小刚一样痛苦的还有一位高中生,他叫王东。王东家是开诊所的,父亲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将来要成为一个医生。他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妹妹,父亲认为如果他不当医生,就没有人可以继承家业了。 王东的文理科成绩都不错,但是,他喜欢写作,可能的话,他希望自己能当一名作家。 对于王东的这种梦想父亲极力反对,他告诉王东:如果不听话非要当作家,就必须自己打工挣钱去上大学。王东怎么也想不通,难道我的梦想有什么不对吗? 调查资料表明,相当一部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超过了现实,他们认为孩子一定要上重点中学、上大学才能有出路,这反映了父母对现代社会竞争压力的体会和忧虑。另外,在为孩子选择未来道路时,很多家长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为孩子设计未来,自己认为对孩子“好”,有时甚至适得其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造成一些悲剧。 面对父母的高期望值和对自己不切实际的安排,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1. 坦诚沟通 要把自己的想法心平气和地向父母讲清楚。学会体谅父母,帮他们理解你。在与父母谈不通时可以找来一些适当的故事、实例来说服他们。 ![]()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7岁开始搜集风干的植物和已死的昆虫,爱做化学实验。他的校长为此提出严重警告:如果继续玩这些与学习不相干的玩意儿,就把他从学校赶走。消息传到他父亲的耳朵里,他认为孩子的爱好不应被扼杀。于是就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儿子,让他做生物实验,还允许他和老师及同学们到海边度假,在那里搜集海生动植物的标本。 正是在父母的支持下,达尔文热爱科学的精神才得以发扬,这为他日后非凡的科学成就打下基础。 2. 商榷理想志向 要和父母一起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首先制定一些比现在高一些的目标,即属于“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目标,努力完成可及目标。这样可以让父母对自己有信心,会使他们逐渐尊重你的选择。然后再和父母商榷自己人生的长远目标——理想志向,这个时候有分歧,就容易互相听取意见,最后达成一致。 少年朋友们,在你们这个年龄阶段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这时候我们要记住:包容、尊重、理解、互爱是处理亲子关系的法宝,我们要运用智慧和父母一起处理好家庭关系,建立和谐的生活。 改变父母也许很困难,但是为了缓和进而改善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我们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少夸夸其谈,多脚踏实地去做,少抱怨,多思考,用我们对父母的爱,用我们的智慧和父母沟通。只要我们诚心诚意地与父母交流、沟通,就会发现亲子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甚至还会从父母那里学到许多东西呢。譬如,父母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他们对社会人生的一些看法、见解等,都是从一般的朋友那里难以得到的。 少年朋友们,愿你们和父母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 上一篇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
|